close

 早上學生升旗典禮的時候,導護老師在司令台上,鏗鏘有力的喊著:「各班排頭為準,向右看齊!」、「向前看!」。操場上的學生,聽話的把手舉起來,擺出看齊的動作後,把手放下來。可是西邊一排幾班的隊伍,是歪七扭八的。實在看不過去了,趕緊走過去,要同學們排好隊伍。奇怪?!同學和老師,頭都往下看,而不是往前面看(對齊)。心裏有點納悶?隊伍看齊,怎麼不是往前看?而是往下看呢?仔細一看,原來地下有一個凹陷的小洞,這個洞是以前主任,把磚塊埋在地下,目的是讓小朋友整隊看齊用的。現在埋在地下的磚塊不見了,同學還是習慣以凹陷的小洞為看齊的對象。

 看到這樣的情形,讓我的腦海浮出了一個畫面--一個孔武有力的大個子,在他站立的周圍畫了一個圈圈,然後想,這是我的世界,然後哪裡也不想去,也不敢去。埋磚做記號,原先是要幫助學生,整隊看齊,讓全校小朋友在做看齊動作時,能夠動作迅速、隊伍整齊。這原是好事,怎耐時日一久,磚塊消失,凹洞位移,而學生們、老師們已經習慣,以磚塊為看齊對象,雖然磚塊消失,師生們仍然尋找凹洞做為看齊的對象。這與心理學「古典制約」學說上有名的巴夫洛夫實驗中的那條狗一樣,聽到鈴聲,看到好吃的肉,不知不覺的就留口水了。久而久之,雖然看不到肉,但只要聽到鈴聲,口水也會不停的流。也就是說,這些大人小孩被「制約」了。

 另外一幅有趣的畫面,也呈現在眼前,一隻擁有巨無霸力量的大象,被一條細細的鐵鍊控制在一定的活動範圍內。大象的力量足以舉起大樹、拉走大卡車,這都不足為奇,要拉斷一條細細的鐵鍊,那是輕而易舉的事。何以會被這種細小的練索控制著?原來這些大象,在牠們還很小的時候,象的主人就在牠們的腳上套上這樣的鐵鍊。當時年紀小、力氣也不大,爭脫不了鐵鍊,只要離開活動範圍,就會遭受到鐵鍊拉扯的痛口,所以牠們是不敢越雷池一步的。久而久之,習慣了,就算長大了,力氣足以撼動山河,牠們還是受限於細鐵鍊的活動範圍內。這些大象已經被制約了。

 這種情形,又讓我們想起了「比馬龍效應」( Pygmalion Effect ) ,這種效應,是指假若老師認定某些學生是資優生(雖然事實上,他們並非真正的資優生),但是經過老師的提點和鼓勵,最後自自然然的成為資優生。這是另類的制約,一種「相信」的制約,甚至於可以說是一種信仰的力量。這種信仰的力量,近年來常被各界提起,「祕密」這本暢銷書的內容,也是推薦這種信仰力量。

24
六月, 2010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熊爸。阿土伯 的頭像
    熊爸。阿土伯

    《熊爸。阿土伯》的異想世界

    熊爸。阿土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