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學校裡,發現到老師們有一個迷失,班上總有少數幾個孩子---其實很聰明,就是不用功,上課不專心,老師交代的作業,總是慢吞吞的做且常常沒有準時做完。身為老師,富有重責大任,應該要把這些孩子的「不良的行為」矯正過來,好好用功讀書,讓他們成為社會國家的棟梁。但是,卻發現情況並沒有改善,且情況越演越烈,孩子積欠的功課,就算是他想要完成也沒辦法了。這些現象讓我想起幾個觀念「過猶不及」、「跟孩子算帳的老師」、「給孩子機會的老師」:
倫語先進篇,「過猶不及」,說到,超過跟不足都是不好的。私底下跟老師們溝通,瞭解到目前的老師,絕大部分,都想把孩子教好。所以,總是想辦法要教好孩子。他們希望孩子能夠精熟「所教的教材」,也希望孩子的「潛能」能夠充分發揮。因此,每天一定要規定很多的作業,並且能夠按時的把作業做完。部分老師更是追根究底,孩子功課不會、作業沒做好,就想辦法把學生留下來,進行課後輔導。老師可能自己都沒辦法把經典背起來,可是基於愛心跟「恨鐵不成鋼」的責任心驅使之下,每個學生都要把指定的經典背起來。上述論述,讓我們對「過猶不及」的概念,進行反思。
「跟孩子算帳、還是給孩子機會」。有一些老師跟家長,責任感重,期望也高,真的是「望女能成鳳、望子能成龍。」,所以,對孩子的要求,總是高標準。不但是學業要高標準,習慣也要高標準,道德也是一樣採高標準。所以,順理成章,功課要一級棒,責任感也要最好,同時也要不能鬆懈……,所以,作業沒做完,就一定要跟孩子好好的算帳,今天沒做完,明天要再罰多寫一些,明天沒做完,後天還要……。可是,國小階段的學生,畢竟還是孩子,偶而,想偷懶一下……,這都是正常的現象。身為老師、家長的我們,能不能,給孩子一個「東山再起」的機會。
輔導心理學「歸零」的概念,可以取代跟孩子重複算帳的想法。孩子一天下來,作業沒做完,就將它「歸零」,明天又是一個新的開始,千萬不要存著「累犯」,要將他們加重處罰的想法;另為一個「將功補過」的概念,也是很重要,孩子犯了一些錯誤,也要創造機會,讓他們有改過的希望,千萬不要把他們判為「無期徒刑」。
27 四月, 2010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