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商業周刊」報導,丹麥的學校給家長的是一份「四格成績單」,上面沒有國語、數學、社會、自然的分數,也沒有老師的評語,更沒有排名。事實上,這份成績單是由孩子自己或寫、或畫完成的,上面只有四個格子,分別是「最喜歡的事情」、「最討厭的事情」、「最擅長的事情」以及「最希望學習的事情」。

台灣的學校所發的成績單欄位是:「姓名、分數、平均、排名」然後換來的是一陣毒打,部份的學生再來就選擇自我放棄。學校裏的教育就像補習班一樣,不斷的「考試」、不斷的排名「檢討」,名師就是能讓學生「考試」的成績「突飛猛進」的老師。越來越多的好學生,在獲得高學位還找不到工作之後,對教育關心的人,已經開始反思:學生與其一味的要求好的成績,不如培養好的能力。學校教育還是讓學生「做好」其最擅長的、喜歡的及最想做的事情,將來在社會上佔得一席之地。

「商業周刊」報導,丹麥人相信不論士農工商,職業無貴賤之分。根據丹麥政府統計,丹麥學生受過義務教育後,有五成的繼續升學者選讀職校。副總理本特強調:「每人都有權利得到因材施教的教育,不僅是那些有天賦的人。」與台灣教育大不同的是,丹麥的小學與中學,經常安排孩子參觀各種行業,讓他們有機會了解職業特性,選擇自己的最愛。

台灣的教育受到傳統「士大夫」觀念的影響頗深。大家的腦海裡還是「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。」所以唯有不斷念書、獲得高學位才可能被重視。台灣的小學生,自願全都是老師、醫生、律師。為什麼?因為這些工作,錢賺得多而且常見,又會被肯定。但,如今在高學歷、高失業的社會裡,也許丹麥的觀念和作法,可以做為借鏡。


01 七月, 2007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熊爸。阿土伯 的頭像
    熊爸。阿土伯

    《熊爸。阿土伯》的異想世界

    熊爸。阿土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   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

    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