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思華部長  

來到三峽國教研習會,才有機會近距離的聽到教育部吳思華部長的專題演講。

在演講中表示,擔任部長是個離開舒適圈的選擇。他特別提到,當他面臨到有這個機會擔任這個重要工作時,他思考到能為這個社會做什麼?他認為教育的核心價值在於確保每位學童的基本學力、達到五育均衡;引導學生適性發展,讓學生有精彩的人生,培育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,替未來的社會奠基。 

 

他談到當前人才的培育方向有三個重大改變:首先是由培育少數菁英,到行行出狀元:他特別舉到,讓世界看到的關鍵人物,已經由學界人士慢慢到到各行各業,包括體育界、餐飲界、服裝設計界、音樂界⋯⋯等,證明行行可以出狀元。其次是從追求經濟財富到追求幸福人生:他又舉羅珮琪小姐的例子說,羅珮琪因為家人生病,她親歷其境,需要醫療資源的協助,於是她用她的數位知識蒐集不少的醫療資源,幫助家人。之後,更把蒐集的資源、彙整政府醫療資源,成立了「病後人生的網站」,幫助不少人,更獲得廣大的迴響,網民紛紛響應,主動加入編輯的行列,讓網站資料更豐富,幫助更多的人。這些在在顯示人民日益重視幸福人生的追求。最後是從領域突破到跨領域整合永續發展:他舉智慧城市youbite的例子,說明youbite的推動,需要多個領域的協調整合。

 

他在演講中指出,教育部要做的工作就是創造社會的多元價值,讓各界肯定每個人的存在價值。能夠兼顧公平與正義、菁英拔擢與弱勢支持、學生學習與教師權益、學歷與學力、教育公共化與社會多元選擇、史觀、在地經濟與全球佈局、生產力與創造力。這讓我想到當家作主的人,凡事就要能夠通盤考慮。我們看媒體報導中,部分人士對於教育部的政策,總是有很多的批判,甚至措辭激烈的發出反彈的主張。在多元社會中,也沒有錯,但是那些只是站在那些人的角度思考的嗎?還是全民的角度思考的?像國民教育入學分發制度,有很多紛紛擾擾的聲音,教育部試圖以1.先免後特2.多元入學3.一次分發到位的方式處理。我們希望這些措施能夠解決問題。
 
吳部長對於學習精進跟偏鄉教育的創新發展,也非常重視。在學生學力的習得方面,教育部提出1.進行學力監測,希望能夠及早改善學生學習不足地方;2.教學的專業強化,老師能夠進行教學創新實驗;3.提升教師熱情,同時鼓勵教育 志工陪伴;4.讓學生適性學習,讓孩子的能力能夠多元發展。尤其要做好補救教學工作,吳部長特別提到一位學習落後的孩子,學校安排在部分的時間去學習做麵包,孩子有高峰的學習經驗後,再回到教室的學習,產生善得循環,相對的也提升課業的學習效果。在偏鄉教育創新發展,部長特別提到行政減量、教師安定、教學創新,尤其是想利用用數位學習來解決學生學習資源的不足。據輔導伙伴謝瑞榮校長描述,臺東、花蓮已積極善用「均一學習平台」,對於學生的學習非常有幫助。我想這應該是個教育改變的契機!
 
另外吳部長對於課程課綱微調、教科書使用、實驗教育的推動、技職再造、高教創新轉型方案、青年學者培育方案、全球移動力等主題,提出解決策略方案,讓我省思到,其實教育部是非常用心的在推動各項政策,不過他們是站在制高點、全方位的角度安排的,也許不是每一項都是大家所關注的,但卻是影響臺灣未來人才培育不得不走的方向。
 
最後吳部長期勉每一位學校的教師、主任、校長都能秉持「教育中道,多元包容、理解爭議、理性思辨、尋求共識」;以宏觀的思維,在穩健發展中積極開創、努力創新。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熊爸。阿土伯 的頭像
    熊爸。阿土伯

    《熊爸。阿土伯》的異想世界

    熊爸。阿土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