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   最近有個年輕人告訴我,纏鬥了半年的客戶終於點頭了。他總算拿到一個大訂單了,當我說:「Congratulation to you!」時,他卻一副苦瓜臉的說:「接下來要完成訂單的工作,會忙得喘不過氣來。」聽到這樣的對話,我好想告訴他:「機會總是存在於坎坷的環境裡!」

    記得趙小蘭女士在一次的演講中,提到她接到第一份的白宮工作機會,是因為她具備了船務經驗(她的家裡是開船務公司,從小就跟在爸爸身邊工作。)和銀行實務經驗(學校畢業後,從事兩年的銀行工作)。當她正式上任後才發現那個單位背負著龐大債務,而這些挑戰正需要她來幫忙解決。可見這個機會是存在解決負債的挑戰中。

    有一個學「服裝設計」的大學生,參加某公司「娃娃」服裝設計比賽,經過激烈的競爭下,得到了第二名。我跟她聊天之下,發現她們學校只有她參加。我就問她:「為什麼?妳們班上其他同學不參加呢?」「因為大家都為了『畢業服裝設計展覽』第一階段審查作業,忙得人仰馬翻了。」「那妳怎麼有時間參加呢?」「當然是擠出來的呀!我想到,這是個學習的機會,就把以前上課中一件比較滿意的作品,拿出來修改修改再拿去比賽。」她嘆口氣說:「真的很累!有好幾次有想要放棄的念頭。」可見這個得獎的機會也存在於,人仰馬翻的環境中。

    有一位令我非常欽佩的梁校長,他不但英文好,而且在TSSCI的期刊不斷的發表論文。他從拿到PHD後,還不間斷繼續跟指導教授做研究、發表論文。記得不久前,在一個開會的場合,遇到了,我恭喜他到幾個大學求職,都能順利通過第一關(資格審查:依目前的環境態勢,是非常不簡單的事,很多學校需要能夠用全英文上課,且要有SSCI 或 TSSCI的論文幾篇以上)。聊著聊著,他告訴我最近又通過一篇TSSCI的論文(我由衷的欽佩他)他告訴我:「這一篇已經投遍臺灣教育相關TSSCI的期刊,已經跟各期刊的審查委員纏鬥了四年了!」「這次再不上,準備投下一等級的期刊了!」聽了他的一席話,讓我覺得:「機會就在不斷地跟審查委員纏鬥!」

    我自己在撰寫論文的期間,除了不斷的跟指導教授討論,進行訪談,分析資料外,還發表三篇論文,這些期刊論文的發表,都不是一次就能刊出,每篇都需要跟審查委員纏鬥好久才能接受刊登。此外,也接了幾場演講,所謂「台上十分鐘,台下十年功。」所以一場演講下來也是頂累人的。那時候,還每週一天到國小當義工老師,教作文。2013年下半年接了十四場演講,發表了兩篇論文,也都是在忙錄、困頓中完成的,記得有一場白天在南投信義講,晚上回來彰化又講了一場。總之,機會好像存在困頓忙碌的環境中。

    所謂機會是對當事人講的,在老闆(提供機會者)的一方,是希望有人來幫他解決問題。所要解決的問題越大、越困難就能得到更高的報酬。所以要把握機會,首先就要能夠面對現實—「機會幾乎可以跟困境劃上等號」,有了這樣的認知,面對複雜的工作較能心甘情願地接受,其次,對於負責的業務(工作)要先理出頭緒,事情分輕重緩急,善用二八法則和時間管理,每天找出做最重要的事,做好它就對了。最後,平日做好準備:善用知識管理的技巧,看到好的資料就要做好整理,加以儲存;平常多看多學,練就一身好功夫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熊爸。阿土伯 的頭像
    熊爸。阿土伯

    《熊爸。阿土伯》的異想世界

    熊爸。阿土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